新闻办就北京市“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,奋力谱写伟大祖国首都发展新篇章”举行发布会(9)

2019-09-22 13:03 本站 区商

二是精心培育,让优质文化企业“聚”起来。我们采取精细化服务模式,为重点企业和市级文创园区企业量身定制“服务包”,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平台式服务,着力优化营商环境。统计表明,北京新三板挂牌文化企业占全国三分之一,入选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及提名名单、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、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。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000多家,文化领域独角兽企业占全国一半以上。人们经常体验的一些文化产品和服务,比如像看信息的今日头条、刷短视频的快手、追热播剧的爱奇艺、购买电影票的猫眼、去旅游的马蜂窝等等,都来自北京的文化企业。

三是精美塑造,让城市文化空间“靓”起来。我们出台保护利用保护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、市级文创园区认定管理等政策文件,着力构建文化产业功能区、市级文创园区、示范园区、文创街区等多层次、立体化的文化产业空间体系。越来越多记录着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工业遗产、商业街区已成功转型为文化空间,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力量。比如从百年首钢到798,从郎园到751,工业遗存与现代文明相融相生,夜游博物馆、24小时实体书店、深夜剧场,还有不打烊的电影院、红红火火的文化综合体,点亮整个“夜京城”。

四是精品荟萃,让首都文化市场“火”起来。我们坚持社会效益优先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,着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。《创意中国》《上新了·故宫》《遇见天坛》等一批优质节目成为观众追捧的热门IP,连年举办北京文博会、文化创意大赛等活动,连续六届的惠民文化消费季累计消费人次3.3亿,市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服务支出从2000年的不足400元增加到去年1700元。这就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情况。

下一步,我们将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,积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,培育新兴文化业态,推动文化产业高端化、融合化、集约化、国际化发展,努力建设市场竞争力强、创新驱动力足、文化辐射力广的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。谢谢。

中国日报北京站记者:

我们知道前两天刚刚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,特别憨态可掬,也受到大家的欢迎,我们想问一下,距2022年冬奥会举办已经不足一千天了,现在筹办的进展怎么样?谢谢。

林克庆:

感谢大家对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关心。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是我们国家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,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和高度重视冬奥筹办工作,多次作出重要指示。特别是去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“北京8分钟”里,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向全世界发出“2022年相约北京”的诚挚邀请,开启了冬奥的“北京周期”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紧紧围绕举办一届精彩、非凡、卓越奥运的目标和“绿色、共享、开放、廉洁”的办奥理念,与国际奥委会密切沟通协作,制定了时间表、路线图,扎实推进各项工作。可以告诉大家的是,目前场馆、基础设施建设、赛事组织和赛会服务等各项筹办工作正按计划顺利实施。就在前天晚上,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两个可爱的吉祥物,大家叫“冰墩墩”、“雪容融”正式发布,可以说冬奥筹办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。在筹办过程中,我们始终注重把握好以下四点:

第一,绿色办奥。实施低碳管理工作方案,从能源、场馆、交通等领域开展碳减排,力争实现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全部中和的目标。绿色能源方面,建设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等低碳能源示范项目,建立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,实现全部冬奥场馆使用绿色电力。绿色场馆方面,推动低碳技术应用示范,在国家速滑馆、首都体育馆、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、首体冰球训练馆等项目场馆使用新型的二氧化碳制冷剂,这在奥运历史上也是首创,将基本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、生态环境零负担,对全球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示范意义。绿色交通方面,利用低碳工程技术开展交通设施建设,应用智能交通系统,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出行模式,冬奥赛区交通将基本使用清洁能源车。

收藏 举报

延伸 · 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