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办就北京市“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,奋力谱写伟大祖国首都发展新篇章”举行发布会(2)

2019-09-22 13:03 本站 区商

第三个方面是:城市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高。大家都知道,北京马上要举办冬奥会,届时北京将成为国际上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“双奥之城”。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、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圆满成功,向世界展现了包容自信的中国形象。北京全面开放水平在这个过程之中也大幅度提高,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,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。大家都关心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,月底前即将正式通航,届时北京将进入航空交通“双枢纽”时代。另外,总部在京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6家,位列全球第一,在京外国机构3万余家,亚投行等重要国际组织总部也在北京落户,国际友好城市达到56个,北京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视察北京、7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,深刻回答了“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,怎样建设首都”这一重大时代课题,为我们做好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全市上下按照党中央要求,紧跟新时代步伐,落实新发展理念,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,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阔步前进。

总结起来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,在这里给大家作个介绍。

一是全面实施新版城市总体规划,城市发展方式深刻转型。我们把加强“四个中心”功能建设、提升“四个服务”水平作为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,围绕实现“都”的功能来谋划“城”的发展,以“城”的更高水平发展来服务保障“都”的功能。最近,我们修订并实施新的城乡规划条例,充分运用法规、规范和政策引导等手段,严格落实人口规模、建设规模的双控,严守人口总量上线、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“三条红线”,做到公开透明,依法保障规划不折不扣得到落实。北京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,我们积极探索在减量刚性约束下如何实现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。去年,我们城乡建设用地减少了34平方公里,建设面积减少1200多万平方米,但是我们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7年的人均22万元提高到去年的人均24.4万元,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远远高于资源要素减量带来的影响。同时,城市人居环境也在稳步改善,特别是空气质量持续好转,由过去的“APEC蓝”到“阅兵蓝”到今年的“常态蓝”,PM2.5年均浓度2018年比2013年累计下降43%,今年1-8月进一步大幅度下降,下降到42微克/立方米,特别是8月仅23微克/立方米,成为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低值。北京的做法和经验也得到联合国环境署高度评价,他们认为,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,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伦敦用30年时间、洛杉矶用60年时间走完的大气污染历程,为世界其他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北京经验和北京样板。同时,北京的交通秩序、交通拥堵状况也得到逐步改善。比如停车治理取得初步成效,我们加快建设“慢行系统”,今年上半年,我们撤除隔离护栏大概有700多公里,这些措施带来的是高峰拥堵情况逐步降低,现在降低到5.24,交通拥堵得到了缓解。还有城乡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。在这里特别向大家报告,近三年,我们平原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回升了2.72米,密云水库蓄水量也由2015年的10亿立方米增加到26.7亿立方米。

二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,城市空间格局实现历史性重塑。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下,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,取得了显著成效,“一核两翼”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。“两翼”就是北京的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。我们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“牛鼻子”,坚定有序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,提升了首都功能和城市品位。大家看到,三里屯“脏街”已经华丽转身为“净街”,玉河北段河道重现“水穿街巷”美景,我们也做了第三方调查,市民对疏整促满意度达到94%以上。突出水城共融、蓝绿交织、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,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,今年首批35个市级机关、1.4万人顺利迁入,城市副中心,一大批重点工程,包括环球主题公园、学校、医院等重点项目总体进展顺利,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开。我们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,切实做到雄安新区需要什么我们就主动支持什么。北京特别支持建设的“四个交钥匙”工程,我们叫“三校一院”,已经启动建设。京津冀的交通、生态和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,环首都“半小时通勤圈”覆盖区域逐步增加,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正在形成,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累计增加50万亩,北京输出到天津、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780亿元,北京企业到京冀投资的认缴出资额超过7000亿元,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,京津冀地区正在成为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。

收藏 举报

延伸 · 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