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法区块链为版权提供全流程保护

2019-10-24 09:02 本站 区商

区块链在版权保护中的应用逐渐增多,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版权确权、以司法存证和版权有序流转促进版权产业生态发展?近日,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“2019中国区块链技术大会”在成都召开,在“区块链司法应用与生态建设”分论坛上,参会专家、行业代表探讨上述话题。

相比传统的版权登记需要经过“查询作品登记条件”“提交订单及相关作品资料”“上报版权中心”“版权审查阶段”“制证发证”等复杂流程,区块链技术能提供知识产权确权、版权登记、维权监测、一键发起诉讼等全流程解决方案,完善对著作权人的保护。同时,一般作品登记版权耗时长,与网络侵权的快速传播相比显然无法满足现实需求,权利人在短时间内遭受利益损失,区块链则可以解决这一痛点。首都版权保护联盟中心主任王琨认为,使用区块链就可以减少诉讼的费用、加快诉讼进程,一旦产生侵权的行为,从区块链可以追溯到最原始的文件,证明是否侵权。

此外,成熟的区块链技术还有望在降低版权确权难度、高效维权以及简化版权交易流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。版权证明通常是权属认定的第一步,而区块链的关键要素就是链上信息不可篡改,能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电子信息存在证明。区块链技术还可与人工智能进一步结合运用,当版权核心信息存储于区块链上时,可通过人工智能检索出有关侵权文件或侵权行为,并与链上信息进行比对,一旦比对成功,则可以自动进入维权阶段。

根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《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(2018)》显示,2018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规模达7423亿元人民币,网络版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版权产业振兴的核心支柱,成为驱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。但是,随着网络版权产业发展,伴生出各类侵权盗版现象,多样化的侵权手段大大增加版权保护难度。今年4月,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《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(2018)》数据显示,2018年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中,民事案件占比最高,占比93.20%。其中,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中,著作权案件占比68.95%。据了解,在这些著作权案件中“侵害作品网络信息传播权”的案件类型占较大比重。其中,图片作品侵权案件爆发式增长,案件区域集中态势非常明显。

去年6月,杭州互联网法院对一起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宣判中,首次确认区块链电子存证法律效力,这也让业界看到区块链技术在著作权领域的应用前景。区块链运用于作品版权登记,发挥其多节点连接、分布式存储、低信息传输成本的优势,突破地域限制,保护数据安全,降低登记费用和时间成本。

过去一年,司法区块链存证产品不断涌现,目前共有两种模式。一种是公有链,即链上各个节点均可自由加入和退出网络,并参加链上数据的读写。另一种是联盟链,其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对应的实体机构组织,通过授权后才能加入与退出网络。各机构组织组成利益相关的联盟,共同维护区块链的健康运转。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助理李卫说:“联盟链是目前比较好的一个选择,私有链规模太小面临着被集体来进行篡改的可能性,联盟链可能是最好的一个选择。”

联盟链有与之对应的实体机构组织,以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、腾讯公司、北明软件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“至信链”平台为例,至信链通过共识机制,将法院、版权局、公证处、鉴定中心等公信机构纳入节点,保障上链数据为各公信力机构多方共识,以此提升司法裁判效率。

目前,全国各级法院正在陆续接入中国移动微法院。在新版的中国移动微法院中将上线证据中心模块,基于至信链技术开发的新模块将解决电子诉讼中的证据连接的问题。当事人可以完全在线上处理发生的版权纠纷,并将区块链链上固定的数据作为电子证据提交法院。

腾讯公司法律创新中心总监吴平平认为:“中国移动微法院解决当事人、律师与法院、法官的连接问题,还需解决证据连接问题,至信链可以建立一个‘由电子数据到电子证据’的可信证据通道。目前,至信链已经在版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实现从确权到维权的全流程支持。版权权属认定之外,区块链技术也可运用于授权交易环节,区块链可以打通一条上下游可见的交易链,增加实体信息可信度,让数据在授权交易市场的链条上有序流转。(

(责编:乔雪峰、吕骞)

收藏 举报

延伸 · 阅读